《现代中医药》
全球竞争已经从公司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地区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创新集群对于地区创新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创新政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1-2]。鉴于此,云南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一定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创新集群发展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研究发现:创新不是孤立的,而是趋于集群、成簇的发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创新来源于各创新主体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创新集群是“一种简化的国家创新体系”[3]。2000 年前后,部分国内学者开始介绍创新集群的概念、特征和结构,之后一些学者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创新集群问题的分析,对国内外创新集群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和经验介绍等[4-5];2010 年前后,丁魁礼等[6]从创新集群的演化动力、生成机制、成长路径、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近10 年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对创新集群内在运行机制、如何有效运行,以及国内一些地区创新集群的发展进行了探讨[7-9]。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首先结合云南中医药产业特色、现状和趋势,对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充分论述;其次为提升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的竞争力,从横向的创新价值链和纵向的创新集群发展过程构建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框架体系;最后对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 云南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政府多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促进云南中医药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10]。《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明确指出云南省要充分发挥云南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把云南省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11]。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中,70%以上是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产业。2014—2020 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目标收入和实际收入见图1。
图1 2014—2020 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目标收入和实际收入
2016 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766.0 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省GDP 比重5.2%,首次发展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其中,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制造实现工业增加值174.6 亿元,同比增长14.9%,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8.9%)的6.0%[12]。2016 年云南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结构见图2。
图2 2016 年云南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结构
2017 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制造实现工业增加值218.9 亿元,同比增长25.4%,超过全省GDP 增幅15.9%[13]。2018 年,云南省医药工业总产值536.9 亿元,生物医药同比增长15.5%[14]。2019 年,云南省将重点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2018 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见图3。
图3 2018 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结构
据统计,云南医药工业总产值从2000 年的27 亿元增长到2018 年的537 亿元,增长了20 倍。云南全省已获国家中医药保护品种30 多个;获得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基地14 个、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认证机构2 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认证机构6 个。“三七”及“三七种子种苗”两个标准获得国际化标准组织(ISO)立项。“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荣获2012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白药集团构建了以云南特色资源三七为基础的白药系列、田七系列为主的产品格局。2014 年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的“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入选第4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 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优劣势(SWOT)分析
2.1 创新集群优势
2.1.1 中医药资源禀赋突出 云南省中药材的种类和产量均为全国之首。根据全国第3 次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云南有中药资源种类6559 种,占到全国的51.4%。其中药用植物有6157 种,占全国55.4%,人工种植药材145 种,占全国48.0%。2018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794 万亩,种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另外,云南药用动物有372 种,药用矿物30 种。云南地区特色药材和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有三七、灯盏花、砂仁、天麻、云木香等。其中三七药材产量占全国70.0%以上,砂仁产量占全国60.0%以上,均为全国之最。
2.1.2 地区中医药特色突出 云南有26 个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有典型的地区特色。有明确记载的少数民族药物2000 余种,已收集的民族医药验方30 000 余个,已开发的民族医院内制剂180 余种,民族药制剂250 余种。彝、傣和藏医药等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纳西族东巴医药、白族医药、哈尼族医药等也有较为成熟的实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