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原创科学,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1]。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中医药知识体系,探索与发现中医药规律,实现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个性化诊疗,是有效解决中医药传承、发展和创新问题的方法之一。中医辅助诊断系统通过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进行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量化,可以提升临床工作者的辨证准确度、减少人为医疗错误[2]。
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可以帮助学者弥补对跨学科领域认识的不足。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已发表的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的期刊论文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挖掘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期望发现中医辅助诊断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运用主题检索方法,检索式为:SU=('辅助诊断' + '辅助诊疗' + '辅助辨证' + '智能诊断' + '智能诊疗' + '诊断系统' + '诊疗系统' + '专家系统' + '问答系统' + '辅助决策' + 'CDSS') * '中医'。检索时间范围自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检索时间2020年11月1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相关研究,包括理论研究、辨证论治模型研究、专家系统相关研究、辅助诊断相关技术应用及实验研究、辅助诊断系统临床验证研究等;⑵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
排除标准:⑴与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无关的文献;⑵纪实报道,缺少作者或机构信息,综述、会议论文及成果展示等文献。
1.3 数据处理
将检索到的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保存为download_***.txt 文档,内容包括作者、发文机构、论文题目、发表年份、关键词、摘要、期刊、卷次、起止页码等。
在导出的.txt 文档中,对标点、分隔符等进行校对,避免因源数据格式不规范影响数据挖掘结果的准确性。发文机构以论文实际标注为准,考虑到标注的机构名称分级差异较大,对机构名称进行适当整理,如将“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统一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因存在研究机构更名情况,本文保留原始名称进行分析。
1.4 研究方法
采用 CiteSpace v.5.7.R2 软件将文献转换为download_***_ 格式,在“功能与参数”页面建立“New Projects”——中医辅助诊断,参数设置为默认值。
数据分析参数设置:时间跨度1981年1月-2020年10月,时间切片为1。“Node Types”(节点类型)选择Author(作者),TopN 取值为50%,未选用网络裁剪;“Node Types”选择Institution(机构),TopN 取值为100%,未选用网络裁剪;“Node Types”选择Keyword(关键词),g-index 中k=30,网络裁剪选用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其余参数为默认值。
2 结果与讨论
根据检索策略检索文献663 篇。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共纳入428 篇,包括期刊文献278 篇、硕士学位论文119 篇、博士学位论文31 篇。
2.1 发文时间分布
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论文发文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关于中医辅助诊断研究的2 篇论文发表于1981年[3-4],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已有学者开始从事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1989-1992年关于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达到了第1 个高峰期。但是从1993年开始发文量明显减少,1998年发文量仅有1 篇,说明该领域研究热度明显下降。2001-2010年,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再次成为研究热点,其中2008年的年发文量达34 篇,是近年来发表论文最多的一年。2011-2019年,年均发文量19 篇,研究热度处于稳步升温的过程。由于2020年数据不完整,本研究不进行分析。
图1 428 篇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文献各年度发文量统计
2.2 作者分布
发表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论文的作者共663 位,其中发文≥4 篇的作者共12 位,占1.81%(见表1);发文≥3 篇的作者共34 位,占5.13%。
表1 428 篇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文献发文量≥4 篇的作者排序 作者姓名 发文篇数 排序 作者姓名 发文篇数1 杨学智 13 7 翁维良 4 2 牛欣 12 8 李灿东 4 3 李海鲲 6 9 黄世敬 4 4 朱庆文 6 10 李海燕 4 5 温川飙 5 11 刘自伟 4 6 吕汉兴 4 12 牛婷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