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药

综合新闻

北斗收官之星临场推迟发射,真相背后是几代中

来源:现代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09

在2020年的6月23日,北斗卫星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事实上,这颗卫星本该在一周前的6月16日完成发射的,但科研人员在发射前夕按下“暂停键”,被迫推迟在一周之后进行发射。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要推迟一周发射呢?


可谓好事多磨!在发射前一晚,也就是6月15日晚间,工作人员在进行最后的发射前检查时发现,执行此次任务的火箭发动机减压阀的压力数据与正常数值存在误差,而且工作人员在减压阀上发现一个鸡爪形的裂纹,经过工作人员的紧急抢救,数据最终恢复了正常。

发射场的工作人员随即对同一批次的所有产品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相同的问题再次传来。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团队迅速讨论决定,推迟发射计划,这一决定可以说是非常果断。但对于整个航天科研团队来说,他们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一边是翘首以待的亿万中国人民,一边是可能出现故障的火箭。


事实上,火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航天发射活动的高风险性就主要体现在火箭身上,在全球范围内因火箭故障而推迟航天发射活动的情况经常发生。

在以往的每一次发射活动前夕,工作人员都会对整个火箭发射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为了确保发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他们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

一直以来,“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都是中国航天人恪守的铁律。


在发现问题之后的七天七夜工程技术人员对火箭系统的法兰盘螺旋进行了重新换装,并进行了精准操作,在排除万难之后,北斗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最终在6月23日成功完成发射。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我国已经执行过很多次航天发射任务,伴随着一次次“三、二、一,点火,发射”的声音,中国人一次次地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这背后是几代航天人的坚守。


“神舟一号”首次完成发射试验,到“神舟五号”首次完成载人航天,从“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飞行,到“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再到“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两个空间实验室,还有近日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几代航天科研人的辛勤付出,他们是民族的骄傲,值得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