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药

综合新闻

泰安市中医医院针药结合辨治更年期水肿验案一

来源:现代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5

原标题:泰安市中医医院针药结合辨治更年期水肿验案一则

来源:鲁网

鲁网4月20日讯 更年期水肿是更年期女性的常见病,与自身的内分泌失调有关,多见于肥胖女性。40至55岁的女性,在检查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下肢浮肿才能诊断为更年期水肿,严重者可见眼睑及下肢浮肿,还可出现潮热,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头晕失眠等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变化过程,现代医学通常使用激素和镇静剂治疗,远期疗效往往不理想。泰安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科审病求因、辨证施治,采用针药结合方法,在更年期水肿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现简述如下:

病案举隅:

患者,女,51岁,两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浮肿,按之凹陷不起,为求系统治疗,遂就诊于中医经典科门诊。刻下症见: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浮肿、怕凉,按之凹陷不起,小腹胀满,头部昏沉,头汗出,神疲乏力,大便偏干,无心慌、胸闷等不适。素纳一般,眠差,入睡困难,醒后难以再寐,二便可。舌体略胖大,苔白略腻。左脉:寸紧濡,关饱满,软滑豆,尺沉紧濡;右脉:寸大,软滑,略浮紧,关上软滑豆,紧濡,尺沉濡,略芤。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尿潜血+-,JJ-粘液丝10.00个/ul,JJ-红细胞7.00个/ul,余未见异常;肝、肾功:唾液酸38.8mg/dL,前白蛋白183mg/L,胱抑素C0.55mg/L,余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水肿、脾肾亏虚,中焦郁滞证;西医诊断:更年期水肿。治则: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治法及反馈:四诊之后,予以传统针灸疗法、揉腹配合中药芪苓汤合交泰丸加减3剂。三日后复诊,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继续辨证予以针刺治疗,中药在原方基础上加益母草、当归,服用7剂后,患者水肿等诸证均消退,纳可眠佳,二便调。一周后随访,病情未复发。

治疗思路:

一、针灸取穴:水分、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合谷、复溜、足三里、阴陵泉、太溪、太冲、内关等。腹部采用“五虎针法”,调理脾胃、斡旋中焦,补益脾胃,打开中焦气血化生之源的开关,激发”动力”。针太溪、三阴交,调补肝肾,补充”能量”。针法:进针后在得气的基础上行“龙虎交战”补泻手法,即补法为重插轻提6次或拇指左转用力捻转9次,泻法为轻插重提9次或食指左转用力捻转6次轻捻转。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

二、按揉腹部:健运中焦,鼓荡气血。双掌重叠置于神阙穴上,以掌根着力,手臂、手指自然伸直,双下肢微扎马步,使力从足底开始,通过腰部,以身体带动上臂、前臂用力,通过腕部、掌根,使力绵绵不断地作用于神阙穴,按中带揉,揉中带按,刚柔相济,有节奏地环转按揉,力度以患者舒适为宜,按揉至患者腹部有温热感,甚至温热感向腰背部或下肢传导为最佳,按揉时间约30min。

三、中药芪苓汤合交泰丸加减:芪苓汤,方中黄芪为君,祛湿、利水气帅血适行,可补肺气,实皮毛,益中气,升清阳。《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为“补药之长”,有补气开加、利水消肿之功效。立方重用黄芪、茯苓、白术,名为芪苓汤,以补其脾气,然气为阳,血为阴,故健脾调气配合当归以养血和血,取其“阴平阳秘”气血调和,水湿自退之功。甘草利水,兼调和诸药,升清降浊,健脾利水。交泰丸黄连大苦大寒,主入心经,清心降火除烦,肉桂辛甘大热,主入肾经,引火归元,化气升津,既制约黄连苦寒伤阳之性,又无助火之弊,二药相伍,使上下寒热交通,水火交济,阴阳协调,标本兼治。遣方用药灵活化裁,尊法而不泥方,故能收到满意疗效。

心得体会:

更年期水肿,患者年龄大多在40-55岁之间,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水肿部位一般局限于面部及下肢,临床各项实验室检查往往无异常。该病的发生系脾肾阳虚,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脾阳虚不能升清降浊,以致水湿不得下行,泛于肌肤,而成水肿。《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故中医学认为女性到了40多岁的年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虚。《景岳全书·肿胀》篇记载:“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说明了肺、肾二脏在水肿中的相互关系,若肾水上泛,传入肺经,而使肺气不降,失去通调水道的功能,可以促使肾气更虚,水邪更盛;同时又说明脾、肾二脏存在着相制相助的关系,如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壅盛,必损其阳,故脾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肾阳亦衰。若肾阳衰微,不能温养脾土,则可使水肿更加严重。《景岳全书·杂证》云:“水气本为同类,故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盖气化水自化也。”针对本病的发病机理, 治疗上当以益气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消肿为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