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药》
张伯礼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他指出,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也成为中国抗疫方案的一个亮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9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胡春艳?通讯员?付坤)9月29日,南开大学“名师引领”通识选修课“医药前沿与挑战”第二季开讲。“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线上为南开大学本科生带来首讲——“中医药现代化与文化自信”。
课前,“医药前沿与挑战”课程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曹雪涛表示,希望通过上这门课,同学们能够融会贯通,全面把握医学学科发展前沿,明确学科发展态势,找准学科发展路径与方向,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推动人类健康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谈到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张伯礼院士坦言还存在很多困难。这其中包括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差距、中医药科研综合实力与承担的使命还有一定的差距、人才队伍与中医药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而中药的质量与临床证据,更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要大力推广无公害中药材精细栽培,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还要用现代科学加强研究论证,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理。”张伯礼院士说。
张伯礼院士指出,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两套医学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中医药深度融入医改大局,以较少资源提供了较多服务,用中国式办法为解决世界医改难题提供思路,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结合自己从事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张伯礼院士强调,中医药发展必须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走出以科技为引领的高质量创新发展道路。新时代中医药发展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从而实现标准化和数据化,同时也需要与产业结合,将研究成果转化落地。
“名师引领”通识选修课是南开大学为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推出的一类“重磅”通识选修课程,是学校面向新百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医药前沿与挑战”是其中的一门,该课程由曹雪涛院士领衔,12位两院院士共同打造,面向南开大学本科生开放,目标是打造国内医药学科顶级课程。课程立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健康、疾病防治与社会进步的内涵意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对医药学领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科前沿交叉的敏感性,引导激励学生践行科学家精神,助力培养未来医药学领军人才,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课上,张伯礼院士从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贡献与思考、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中医药现代化及产业发展、以及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等方面展开授课,从全球视野、全国视角结合相关案例为南开学子们系统深入讲述了“中医药现代化与文化自信”。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张伯礼院士勉励广大医药工作者乃至青年学生,都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